完美者(wmzhe.com)网站以软件下载为基础,改版后的网站对功能性板块进行扩充,以期能够解决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遇见的所有问题。网站新增了“软件百科”、“锦囊妙技”等频道,可以更好地对用户的软件使用全周期进行更加专业地服务。
MIDI参数配置AutoDrum是一个轻量级的,易于操作的应用程序,你可以用它来组合不同的鼓点,从而模拟出所需的声音。该方案包括几个模板,您可以使用,但你可以很容易地定义自己。
MIDI参数配置
随着AutoDrum,可以模拟大范围的鼓声中,出于各种目的:作曲,具有声音实验,练习。该应用程序允许您将补丁模板结合一个节奏模式,利用现有的例子或添加你自己的,因为MIDI文件,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锦囊妙技"栏目是聚合全网软件使用的技巧或者软件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答类文章,栏目设立伊始,小编欢迎各路软件大神朋友们踊跃投稿,在完美者平台分享大家的独门技巧。
本站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大部分文章作者名称佚失,为了更利于用户阅读和使用,根据需要进行了重新排版和部分改编,本站收录文章只是以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谢谢合作。
软件大小:2.79 MB
内容来自用户:plct2000
USB MIDI是一种协议,能够让支持这种乐器的设备跟手机相连接,因此想要开启这个功能,或者是midi键盘控制手机或者在手机上面使用,必须自己有对应的键盘,并且手机要支持这个功能。使用方法:1、把ogt数据线以及键盘手机准备好,把otg数据线一头跟手USB连接,一头跟键盘连接。2、点击手机设置→我的设备。3、点全部参数,不停点击版本直到出现开发者选项提示。4、进入更多设置,再点击开发者选项。5、点击USB配置,在菜单选择midi。6、在手机下载并安装一个叫mini keybord的软件,接着打开它,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音源即可使用。扩展资料:MIDI产生背景:MIDI发明者,是美国的加州音乐人,Dave Smith。三十年前,音乐人没法同时操纵多个乐器,因为当时各种乐器是不可连接的。需要左右手同时弹奏两个键盘。此后,合成器制造商Dave Smith,说服了唱片商采用了一种叫做“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的通用格式,这种格式能够让合成器受到外部键盘信号控制,可以由唱片商的竞争对手制作,甚至直接从电脑输出。使运算速度足够快的电脑处理音符采样,并能同时控制多个键盘和鼓机。MIDI标准能让人们在自己家里进行音乐创作,使人们终于能够把合成器和鼓机连接到电脑上。于是,MIDI很快变成了连接各种型号的合成器、鼓机、采样数据和计算机的产业标准。MIDI无论放置在哪里,都能在一个合成器上演奏些东西,并能在另外一个合成器上播放完全一样的声响。复杂而精心控制的的合成器声效、鼓机和采样样本见证了编曲技术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转变。随着这种全新定义的制作方式,舞曲这种新的音乐类型诞生了。第一台能够兼容MIDI格式的是一个由Dave Smith制作、叫做Prophet-900的合成器。它在1982年12月退役。 在当时的青少年游戏玩家中流行的Atari以及Commodore64型计算机也能通过一个5针的线缆控制另一端的MIDI乐器。MIDI音乐格式,带有强烈的电子感,以及广泛适用性和便利性,催生了那个年代众多的音乐类型。重塑了1980年代的流行乐。MIDI格式早期的的“开源精神”概念,让每个人都能创作”复杂的音乐片段”,MIDI标准的支持者推动它成为连接着着全世界的自由纽带。三十年以后,MIDI仍然强劲不衰,作为专业音乐录制和制作的关键组件而存续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IDI
数字化乐器接口,可以通过OTG将键盘(这里的键盘是指作曲的键盘,类似电钢琴,但是只是按键,没有音源)与手机连结,功能有两种,第一是用键盘在手机上弹奏作曲,第二是用手机作为MIDI设备在电脑上作曲弹奏。不过MIDI的传输只是单向的,只能将手机或平板作为MIDI输入设备使用,也就是说其它设备可以传输MIDI信息到手机里,而暂时不能让手机发出MIDI信息。也就是Android M可以作为音源,连接外部MIDI键盘来演奏。打开使用步骤:1、把ogt数据线以及键盘手机准备好,把otg数据线一头跟手USB连接,一头连接一个扩展 USB MIDI 键盘。2、点击手机“设置”,然后是“我的设备”。3、点图一全部参数,不停点击版本直到出现开发者选项提示。4、进入开发者选项,点击USB配置,在菜单选择midi。
乐器数字介面(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简称 MIDI)是一个工业标准的电子通讯协定,为电子乐器等演奏装置(如合成器)定义各种音符或弹奏码,容许电子乐器、电脑或其它的演奏设备彼此连接,调节和同步,得即时交换演奏资料。MIDI 不传送声音,只传送像是音调和音乐强度的数字数据,音量,抖音和 panning[1]等参数的控制讯号,还有设定节奏的时钟信号。在不同的电脑上,输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亚德诺半导体公司编解码器的使用者和创新科技音效卡的使用者最为明显)。MIDI 播映控制协议(MSC Protocol)是为 MIDI 而设的工业标准,由 MIDI 设备生产商协会在 1991 年制定。它允许不同种类的媒体控制装置在相互之间的通讯,借助计算机可以表现现场显示控制的功能与娱乐应用。与音乐 MIDI 相同,MSC 并不传输实际显示的媒体 - 它只是简单地传输有关多媒体性能的数字信号。现在,几乎所有的音乐录音将 MIDI 作为一项关键开放技术来记录音乐。除此之外,MIDI 也用来控制包括录音设备的硬件,如舞台灯、效应踏板等高性能的设备。最近,MIDI 已经渗入移动电话领域。MIDI 用来播放支持 MIDI移动电话的铃声。MIDI 还可为某些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提供背景音乐。MIDI 标准是在1981年由工程师戴夫・史密斯的一篇论文向音频工程协会提出的,MIDI 规范 1.0 发布于1983年8月。MIDI 使得计算机、合成器、声卡以及电子鼓乐器能互相控制、交换信息。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的声卡;都是MIDI-兼容的,并能逼真地模拟乐器的声音,事实上,声卡的 MIDI 合成器在历史上导致了半信半疑的声音的质量损害了一台作为 MIDI 乐器的通用计算机的形象。这是 MIDI 规格本身和根据声卡声音使用的质量无关导致。MIDI 几乎直接地负责带来 “合成器墙壁” 现象 1970年代-80年代摇滚乐音乐会,当音乐键盘执行者有时掩藏了在各种各样的仪器库。在 MIDI 後出现的许多合成器是被发布的 19 英寸 rack版本,使执行者从唯一的音乐键盘控制多台仪器。其它 MIDI 的重要作用是硬体的发展和计算机为主的音乐排序器,可能用作记录,编辑和重播表演。许多音乐的文件格式,都基于 MIDI 字节数据流。这些格式可说就是电子乐器在看的电子乐谱,所以通常一个文件只需几 10kB,就能够让电子乐器演奏出一首很完整的音乐。1982年,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的十几家厂商(其中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厂商)会聚一堂,各抒己见。会议通过了美国Sequential Circuits公 司的大卫.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的方案,并改名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即“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缩写为“MIDI”,公布于世。1983年,MIDI协议 1.0版正式制定出来。此后,所有的商业用电子乐器的背后都出现了几个五孔的MIDI插座,乐器之间不再存在“语言障碍”,它们同装上MIDI接口的电脑一起,构成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电脑音乐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