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者(wmzhe.com)网站以软件下载为基础,改版后的网站对功能性板块进行扩充,以期能够解决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遇见的所有问题。网站新增了“软件百科”、“锦囊妙技”等频道,可以更好地对用户的软件使用全周期进行更加专业地服务。
"锦囊妙技"栏目是聚合全网软件使用的技巧或者软件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答类文章,栏目设立伊始,小编欢迎各路软件大神朋友们踊跃投稿,在完美者平台分享大家的独门技巧。
本站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大部分文章作者名称佚失,为了更利于用户阅读和使用,根据需要进行了重新排版和部分改编,本站收录文章只是以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谢谢合作。
软件大小:6.82 MB
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这两大石窟都去过了,很明显的感觉是,云冈石窟保护的更好些,更加的大气,而龙门石窟汉化明显,雕凿细腻,具体的区别如下:首先,云冈石窟的状况要比龙门好上不少,云冈石窟的年代比龙门石窟要久远,但是大部分佛像都比龙门的要完整(例如其中的九华洞的彩雕保存得相当完整,非常漂亮);而龙门石窟因为地处中原,久经兵乱人患,在这一点上比较的吃亏。其次,云冈石窟的造像是北魏前期那种比较硬朗的风格,而龙门的雕像略显柔美有余,大气不足;另外,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相比较,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1、由于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第一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大规模营造工程,投入力量强大,开凿所用时间(60多年)较短,表现了高度的统一性、完整性和系统性;2、由于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而成为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先驱;3、由于主要洞窟全部由北魏国家政权倡导开凿,不仅洞窟规模显示了宏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实际,还体现了强烈的皇家政治色彩。云冈石窟的皇室造像主要是文成帝雕造的13窟和昙曜五窟(16—20窟)。文成帝恢复佛教,强调佛教“助国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开演正觉”。文成帝以帝王形象雕造佛像,一方面是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另一方面是祈求自身的冥福。昙曜五窟的造像题材是三世佛和千佛,主要是针对毁佛前流传的“佛法虚诞”、“胡本无佛”,而宣传佛教源远流长,历劫不灭,兼有广聚沙门同修定法的目的。龙门石窟的皇室造像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路洞、惠简洞、奉先寺等。北魏的皇室造像主要是为孝文帝、文昭皇太后、世宗皇帝、出帝及北魏宗室祈福的功德窟。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做功德而续修宾阳南洞。武则天为了给她做皇帝制造宗教神学预言,指示僧侣伪造《大云经》,陈符命,说武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闫浮提主”,她不遗余力推动弥勒信仰,俨然以弥勒佛自居。龙门石窟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出现许多为皇室造的弥勒像。武则天为达到做皇帝的目的,组织力量翻译80卷《华严经》,并为之作序,大造她做皇帝是符合佛经的预言,咸亨三年(672年)助脂粉钱二万贯雕凿华严宗教主卢舍那。把卢舍那雕造成一位中年妇女的形象,而且模拟武则天“方额广颐”的形象。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北魏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3656462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坡地上。石窟南北迤连长达一千六百多公尺,是我国最大最丰富的石窟群。 莫高窟于前秦建元二年(晋废帝太和元年即公元366年)开凿造像,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不断开凿,千余年间,筑成了重重叠叠、栉比相联、规模宏伟的石窟群。现存有彩塑和壁画的洞窟四百八十七个。内有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塑像两干多尊。当人们走进绘满壁画的石窟,只见一片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景象,犹如走进百花竞放的大花园。如果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可以组成长达二十五公里的画廊。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无穷智慧。令人痛惜的是,在二十世纪初,莫高窟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和破坏,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解放后,设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修复、保护和研究工作,敦煌艺术才又重新发出灿烂的光辉。 《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本生故事画,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迎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传说从前在印度的恒河岸边,有一只美丽而善良的九色鹿王。一天,九色鹿王正在河边悠闲散步,突然听到河里传来凄惨的呼救声。勇敢的九色鹿,不顾自身的安危,纵身跳入河中,顽强地与恶浪搏斗,终于把落水人调达救上岸来。调达庆幸自己的再生,感激涕零,向九色鹿频频叩头道谢。九色鹿王说:“不必谢了,回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发誓说:“恩人啊,请你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说完就走了。在途中,调达见到了一张国王悬赏捕捉九色鹿的布告,说摩因先王的王后因梦见美丽的九色鹿而想马上得到它:谁能捉到九色鹿或知道九色鹿在那里,报告国王,就可以领赏。忘恩负义的调达见利忘义,立即前去告密,并带领国王的大批兵马去捕捉九色鹿。处于重重包围中的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呈述了救调达及调达背叛誓言的经过。九色鹿的呈述,深深地感动了国王及士兵,大家那愤怒而厌恶的目光一起射向忘恩负义的小人——调达。调达无地自容,刹时间在他身上长满了烂疮,嘴里散发着恶臭,从此永远受到人们的鄙弃和唾骂。国王非常惭愧,愤怒地斥责调达,并下令全国,以后任何人都不准伤害九色鹿。王后贪婪的欲望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后也心碎而死。 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它赞扬了九色鹿王的忘我精神,宣传了善恶报应的思想。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色彩的处理上,都十分巧妙地增强了善恶报应这一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九色鹿那富有人格化的神态,表现了鹿王控诉调达,不向邪恶屈服的倔强性格。 “鹿王本生”壁画,在表现形式上以长方形的构图,分段描绘故事情节,十分严密而生动,突出地塑造了鹿王矫健匀称的美丽形象。表现方法上用“凹凸法”渲染,即用深色晕染外缘,到中间渐浅,最亮部分用白粉点染,表现出物像的体积感。设色浓重强烈,多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色。由于年久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变得很暗,或成了灰黑色,如人的肌肉原来都是肉红色,因为年久,其中铅粉已变成黑色。勾划形象的轮廓线,是用屈如铁丝的很遒劲挺拔的线条表现出来的,笔简而有力,手法自由而纯熟,画风严峻劲拔。画中的山水,是用土红或蓝绿等色平涂的,无效掠,有装饰味,小山象一个个馒头似的排列着。树木的枝干是用土红色画的,树叶用绿色大笔涂染。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着。 莫高窟北魏时期的壁画,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现存较早的作品。佛教艺术在题材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封建迷信和落后的东西,但是,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方面,由于画工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创造出了气势雄伟的作品,为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代壁画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是将博大精深的佛法教理形象化、立体化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为当时信奉佛教的各阶层人们服务的。雕刻在石窟寺中的佛经故事画,是早期造像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示佛教的深奥哲理,以达到弘扬佛教基本教义为目的,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播。它比佛像雕刻更具有吸引力。佛经故事画,经过艺术家们的创造,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是其它宣传形式无法比拟的,因而它的社会效应也十分明显。由此可见,无论是庙宇中的壁画,还是石窟中的雕刻,佛经故事画的出现,对阐明佛教义理,弘扬佛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云冈石窟中的佛经故事画雕刻做一浅析,以读者。一、云冈石窟佛经故事画的内容 云冈石窟雕刻中的佛经故事画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本生故事;本行故事和图解经文、经义故事画。这些故事画的雕刻,其思想多与禅修有关,既增加了石窟中的佛教内容,又使当时流行的“六度”修行的佛教思想得以完善,为云冈石窟增添了异彩。1、本生故事“本生故事”即佛本生经的故事。佛教的轮回说,使信徒们认为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圣者,其来历必定不凡,在降生之前一定经过了许多世积善果,于是把古印度的许多民间寓言和传说故事中的主角,附会在释迦牟尼身上,而说成是佛的前生。“本生”也叫“本缘”就是指释迦牟尼的前身善行。《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则解释为:“本生云何?谓诸经中,宣说过去所经生事。如熊、鹿等诸本生经。如佛因提婆达多,说五百本生事等”。可见佛本生故事至少有五百之多。 佛本生故事在汉译佛经中,主要有《六度集经》、《贤愚经》、《杂宝藏经》、《撰集百缘经》、《菩萨本缘经》等。这些经书内皆记述了关于菩萨为求佛道而修行的各种故事。在云冈石窟中,本生故事的雕刻数量不多,再加上风化的原因,所存内容更是有限。现存较为完整的是雕刻在第9窟前室的六幅和第1窟的两幅“子行孝”故事。它是以连环画形式出现,择其经典的主要部分,简洁而凝炼地利用小幅画面,突出故事的主题。据佛经记载:迦夷国中有盲父母,生一子名子,“至孝仁慈,奉行十善”。成年后随父母入山修行,结草庐自居,采野果汲流泉以供饮食。一天,迦夷国王入山狩猎,沿溪追赶群鹿。时逢 子披鹿皮衣在溪边汲水,国王拨箭射鹿,误中 子。 子大呼:“一箭杀三道人!”国王闻声来看 子,倾诉山中修行二十年经过。国王悔恨自责。随即入山至盲父母处,告知 子被射经过,并引盲父母至 子处。盲父见子已死,伏尸恸哭,痛不欲生。由于 子孝顺父母,感动天地,天神以药灌 子口中,毒箭自拨,生命复活。从此,国王视子如兄弟,敬盲夫妇如父母。由于故事内容较长,况且雕刻又不同于绘画,古代艺术家们在雕刻中充分利用雕塑语言,选择了佛经中最具故事性的片断,生动地反映出了故事的主题,点明了封建社会“忠君孝亲”的思想。云冈石窟中现存该浮雕画八幅,(1)子孝敬父母之叙录。(第9窟前室西壁下层南侧);(2)随父母入山修道(第9窟前室西壁下层);(3)山中与兽为群(第9窟前室西壁);(4)迦夷国王离宫入山田猎(第1窟东壁);(5)子被国王拉弓误射(第1窟前室北壁);(6)盲父母闻子死呼天怆地(第9窟前室北壁);(7)国王在子父母前忏悔(第9窟前室北壁);(8)国王带子父母去儿子身边(第9窟前室北壁东侧)。这些画面通过人物、动物、树木、山峦等景物的刻划,表现出了每一情节的特定环境,使故事内容依序发展,虽没有全部描述,但也没有脱离主题。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考证,在云冈石窟还雕有定光佛本生、慕魄太子本生,因年代久远石窟漫漶不清,现难以辨识。 2、本行故事佛“本行故事”,又称佛传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从诞生、出家修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菩提树下成正觉,继而进行传教活动,直至八十岁时在拘尸那城附近的双婆罗树下涅 。为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佛本行故事的表现形式,与佛教重视修行有关。在佛教中,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重视“累世修行”,尤其是在“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诱导下,深受愚弄的人们力求在精神上得到解脱以达到“成一切种智”的佛。而佛本行故事的雕刻正好起到了形象教育的作用。在云冈石窟中,佛本行故事的雕刻不少,但大都是以单幅画面出现,只有第6窟的故事较为完整。云冈第6窟,平面呈方形,中心为一塔柱,在洞窟的四壁和塔柱上以浮雕方形连环画形式,集中雕刻了大量的佛传故事。现存较完整的仍有33幅之多。由于西壁风化严重,内容难以辨识。东、南两壁现保存的画面有,太子较艺,宫中嬉戏,请求出游,出游四门,耶输陀罗入梦,逾城出家,入山求道等。在中心塔柱大龛的左、右又浮雕出树下诞生,九龙灌顶等场面。实为云冈石窟中内容较丰富的一套佛传故事。 3、反映佛经内容的故事画云冈石窟中的佛经故事雕刻主要取材于《杂宝藏经》《六度集经》《贤愚经》。但表现最多的是《妙法莲花经》和《维摩诘所说经》的内容。这两部经的特点是由故事作比喻,易于用形象来表达。所反映出佛教中的“空”“无”道理,又是其它“般若”各经中所表达不到的。佛教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学说正是出自于《法华经》,所以云冈石窟造像中多采用这两部经的内容。以形象化了的形式进行表现,对于宣传佛教教义来说,其作用比文字宣传更为普遍和广泛。《妙法连花经》在云冈石窟中,表现最多的造像是《见宝塔品》的释迦、多宝像(在石窟中一龛内并坐二佛皆为此类造像),至今仍保存有近385幅较为完整的画面。《序品》中妙光菩萨和日、月灯明佛像(第7窟后室北壁上层大龛内即为此题材);《从地涌出品》中的释迦牟尼和弥勒菩萨像(龛内佛向一般均为释迦像,而呈交脚状的菩萨装像均被认为是弥勒菩萨),还有八部护法等。《维摩诘所说经》表现最多的是《问疾品》中的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诘说法像(第7窟南壁拱门两侧),至今仍保存有25幅故事画面;《菩萨行品》中维摩诘与文殊师利共见释迦像(第6窟南壁拱门上部);《观众生品》中天女与舍利弗幻化像(第6窟上层);《香积佛品》中维摩诘,文殊师利和正中幻化菩萨像(第14窟西壁)等。此外,还有部分因缘故事画的雕刻,如“二比丘出家缘”“鬼子母失子因缘”等,其数量有限,在石窟中一般不太明显,且为数极少,只有在第11窟、第35窟,第38窟见到几例,实为石窟雕刻中的箍品。 云冈石窟佛经故事画的雕刻内容较为丰富,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能一一列举,故简列下表示意。 A、本行故事 序号题 材数量位 置 1 六牙象投胎 第31窟南壁、第35窟北壁、第37窟东壁、第38窟北壁、 2净饭王夫妇 第6窟中心塔柱 3树下神像 第6窟中心塔柱 4祝贺王后 第6窟中心塔柱 5国王与王妃 第6窟中心塔柱 6树下诞生 第6窟中心塔柱、第37窟东壁、第41窟北壁、 7七步莲花 第6窟中心塔柱、第41窟北壁、 8九龙灌顶 第6窟中心塔柱、第37窟东壁 9骑象入城 第6窟中心塔柱 10阿私陀占相 第6窟中心塔柱 11净饭王与王后 第6窟中心塔柱 12建三时殿 第6窟中心塔柱 13太子乘象 第6窟中心塔柱 14净饭王夫妇教子 第6窟中心塔柱 15商主奉食 第8窟后室东壁下层、第12窟后室南壁、第37窟东壁、西壁、 16太子较艺 第2窟东壁北部、第6窟东壁、第37窟西南角 17宫中嬉戏 第6窟东壁、 18乔成如听法 第7窟后室西壁下层 19父子对话 第6窟东壁、第30窟南壁 20出游四门 第6窟东壁(四幅)、第10窟后室南壁、 21惊见三梦 第6窟南壁、第37窟北壁 22逾城出家 第28窟西壁、第31窟南壁、第35窟西壁、第38窟北壁、第41窟北壁 23白马吻足 第6窟明窗西壁、第28窟西壁、第30窟南壁、第41窟北壁、 24山中访道 第6窟南壁(二幅) 25鹿野苑说法 第6窟东壁中层、第12窟前室北壁、第29窟明窗东侧、第37窟东壁、第38窟西壁、第39窟塔柱西侧 26降伏火龙 第7窟后室西壁下层、第12窟前室西壁、第31窟南壁、第35窟南壁、第38窟南壁、 27降魔成道 第6窟西壁、第8窟后室东壁下层、第10窟后室明窗西侧、第12窟前室东壁、第30窟面壁(残)、第31窟南壁、第35窟南壁、第38窟西壁 28掷象成坑 第37窟西壁 29三道宝阶 第38窟南壁 30雕鹫怖阿难 第38窟南壁 31四天王捧钵 第8窟后室东壁下层、第12窟前室北壁 32涅 像 第11窟西壁上层、第35窟东壁、第38窟北壁、B、本生故事 序号题 材数量位 置 1 子本生 第1窟东壁(两幅)、第9窟前室西壁及北壁(6幅) 2慕魄太子本生 第7窟前室东壁 3儒童本生 第10窟前室东壁、第12窟前室东壁、第34窟西壁、第35窟西壁、第38窟东壁、 4兔王本生 第7窟前室东壁C、因缘故事、佛经故事 序号题 材数量位 置 1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第1窟门拱两侧、第2窟门拱两侧(残)、第5窟南壁西侧、南壁东侧、第7窟后室南壁门拱两侧、第24窟东壁、第29窟南壁东侧、第37窟南壁明窗两侧、 2维摩诘经·香积品 第14窟西壁 3维摩诘经·菩萨行品 第6窟南壁 4忉利天宫 第9窟前室列柱顶部、第10窟前室顶部 5罗 罗父子相认 第9窟前室西壁、第19窟西南角、第34窟西壁、第38窟北壁、东壁、 6鬼子母失子因缘 第9窟后室南壁西侧、 7尼乾子投火因缘 第9窟后室南壁西侧 8八天次第问法因缘(十六大菩萨) 第9窟后室南壁西侧 9二兄弟出家因缘 第9窟后室南壁东侧 10天女华盖供养因 第9窟后室南壁东侧 11父闻子得道欢喜得生天缘 第9窟后室南壁东侧 12燃灯供养 第10窟前室东壁 13妇女厌欲出家因缘 第10窟后室东壁 14大光明王发道心因缘 第10窟后室南壁 15吉利鸟因缘 第10窟后室南壁 16悉达多乘象劝化缘 第10窟门拱西侧 17难陀出家因缘 第10窟前室北壁、第25窟南壁西侧、 18阿输迦施土缘 第12窟前室西壁、第18窟南壁西侧、第29窟南壁东侧、第33窟西壁、第34窟东壁、第38窟东壁、 19婆薮仙因缘 第9窟前室明窗、第12窟前室西壁 20护明菩萨跨象 第31窟南壁 21弥勒兜率天宫说法 第38窟西壁 22梵天请法六事品 第7窟前室东壁(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