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者(wmzhe.com)网站以软件下载为基础,改版后的网站对功能性板块进行扩充,以期能够解决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遇见的所有问题。网站新增了“软件百科”、“锦囊妙技”等频道,可以更好地对用户的软件使用全周期进行更加专业地服务。
印制电子翻页书的工具软件,可以把你写的小说、散文、诗歌、画作、摄影等等,刊印在目前流行的电子翻页书上,“出版发行”后,传遍天下或与您的朋友们共赏!
"锦囊妙技"栏目是聚合全网软件使用的技巧或者软件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答类文章,栏目设立伊始,小编欢迎各路软件大神朋友们踊跃投稿,在完美者平台分享大家的独门技巧。
本站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大部分文章作者名称佚失,为了更利于用户阅读和使用,根据需要进行了重新排版和部分改编,本站收录文章只是以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谢谢合作。
软件大小:642.57 KB
现在大家都有过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医生开出来的药方往往都是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天书”,奇怪的是,药剂师们却都能一眼看出来医生在上面写了什么药。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位清朝的御医,他的医学手稿却堪比书法,估值达到了2.16亿的天价。这位医生叫做汪必昌。汪必昌出生于1754年,他是歙县人,祖孙三代都是儒家,以研究古诗文为自己的业务。他的爷爷、父亲对诗词的推敲,邻里都非常佩服,他自己写到“邻里同时名下士无有不推毂者”。不过清朝的科举光靠研究诗词并不能考中,到了他这一代,专心于诗词研究的老汪家已经非常穷困了。等到他幼年的时候,他已经无法花钱去“研究于诗古文词”了,只能去外面做些零碎的活来给自己家整点儿生活费了。不幸的是,这时候他的母亲生病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去哪里找人给母亲看病?当时汪家在当地以医术高超著称,他小时候也偷偷地跟着同族人身边学了一点儿,索性他就自己给自己母亲抓药,结果一下子治好了母亲的病。这件事情极大地鼓舞了汪必昌,他想到宋朝大儒范仲淹曾经说过:“儒者,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自己虽然也有心想仔细专研儒家学问,可是那些寻章摘句的事情是非常花钱的,而他们一家个性耿直,从来没有一个人考上过功名,让他彻底断绝了研究儒学的念头,不如认认真真的研究医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吧!既有家传因素,又有个人天赋的汪必昌很快就在医学上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了广泛的收集药方,到处采集失传的药材,汪必昌游历了江苏、浙江一带,又走访了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他的见识进一步增长,医术也更加精湛,神医之名也传遍了当时的大江南北。听说了他的神医之名,清朝决定征召他前去做皇帝的御医。不过做御医的这段时间他并不是很开心,他自己写到“取入医院,供奉内庭,滥竽九年,深荷掌院之教”,虽然不喜欢在朝廷里面当御医的生活,但他还是在做御医期间就好了嘉庆的病,让嘉庆对他十分感激,对“加官进爵”,连着他父亲也被授予了官职,让他觉得光宗耀祖,实现了部分先人的理想。梁园虽好,不是久念之家。1810年,56岁的汪必昌决定离开这种被各种约束的太医院,去民间为广大老百姓行医治病。不过想到太医院必定不会允许他离开,所以在临走前他将自己毕生所学写了下来,编订成一本医学专著《聊复集》,交给太医院的人,让他们去京都琉璃厂韫宝斋刊印刷发行,造福整个中国的百姓。《聊复集》在小小的一本书里面,介绍了540多个秘方,都是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方子。像“癌症”、“肿瘤”、“糖尿病”、“性病”、“狐臭”这些现代医学都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汪必昌在书中都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而宫廷专用的美容方子《聊复集》记录的也不少,比如治疗“白癜”、“汗斑”、“面干”、“酒刺”、“雀斑”的方子。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针灸学院原院长谷世唇淌谠诳垂《聊复集》后说,书中关于针刺取穴和灸法论述中肯、可信、可用。尤其对灸法用艾原理适用症论述颇详,对恶疮、痈疽、惊痫、乳疮、少乳等用法于今也有指导意义。可见他的方子是可靠有效的。中医专家郑金生认为:“这本书虽然是汇纂,同时我可以肯定它保存了现在某些已经逸散的医药资料,到底有多少我不敢肯定。从中医的角度这本书当然是非常有价值的。”据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原总经理拓晓堂估计,按照曾经另外一名名医的秘方在07年拍卖的价格,每个秘方至少价值4万元。如今已经过去10年了,价值起码要翻上10倍以上,那么540多个秘方的《聊复集》手稿至少能拍卖出2.16亿元以上。而且《聊复集》手稿不比现在医生的字迹,写得十分工整、流利,比一般的现代书法家还写得好,它当中所蕴含的书法价值又该是多少呢?这就不是他所能够估测的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把自己的医学贡献出来为全天下人排忧解难的汪必昌本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他的书法、他的医术让现代医生服气,他这种不贪求钱财把自己的药方无私贡献出来的精神更加令现代医生服气!
中药一般有制过的和没制过的,如果处方没有标明。 那你抓的附子应该就是和图片上的一致的
干活
有很多原因的。 但是澄清医学院校没有教写草书 病人多了当然要写的快 老中医原来读书不多。读的一般都是古书,很多都是手抄本,有时候是错别字,简化子,还有中药名各书都有些不同,各地也有些不同。 所以现在防止开药与抓药出错,大医院都开电子处方。不过这也是对方子保密(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