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数码 于泽
今年是苹果连续第五年组织移动应用创新大赛决赛,随着一本本获奖证书交到年轻的开发者手中,第五届“移动应用创新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正式落下帷幕。
这场由苹果公司和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赛事隶属于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是后者五个竞赛模块中的一个。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赛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赛规模创新高 53支团队进入决赛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大赛非常特别,宣讲和培训环节都转移到了线上进行。
苹果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葛越在接受新浪数码专访时透露,今年苹果和组织方组织了13场线上虚拟活动,和为期三天的虚拟Apple训练营,帮助学生向老师、Apple工程师、往期获奖得主学习。参与决赛的团队获得了Apple工程师和有经验的开发者的一对一咨询。
今年大赛吸引了来自370所高校的3千多位选手,参赛项目达1000个。由于今年参赛作品质量很高,最终共有创纪录的53支团队进入决赛。这53个团队通过和苹果工程师的面对面咨询解答,与成功的开发者的交流学习,让作品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主办方多位评委评从50多支队伍中评选出最具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作品《Seal Creat》获得了最具创新奖;来自南京大学的《Colorama》、《i-Speak口吃辅助治疗App》以及来自中国台北云林科技大学的《VUVU》获得了一等奖。
有意思的是,今年还新增了媒体最受欢迎奖,来自上海商学院的《步履不停》获得了这个奖项。
在这次活动中,新浪数码见到了多支参加决赛的队伍,并且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用一个App让年轻人扛起社会责任
第一天的采访中,在评审们严格的考察期间,各支参赛队伍也在不遗余力地向来往的媒体、老师介绍自己的产品。每支队伍的组成大致相同,一共三人,其中有的负责前端代码,有的负责UI设计。虽然每支队伍来自不同地方,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这些从1000多件作品中挑选的“精品”都拿出了实实在在的App,甚至有些已经在App Store上线。
除了创新和想象力,在现场还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些年轻人身上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的作品能够主动考虑受疫情影响的民众心理恢复;还有一些关注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甚至还能覆盖一些弱势群体,例如,帮助视障人群识别道路障碍;还有一些作品关注儿童教育和垃圾分类等问题。
这次的最具创新奖《Seal Creat》是一款传承发扬印章文化的应用程序,核心是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给用户带来了对篆刻的更加直观的认知和体验。这款应用提供了多种交互方式模拟篆刻用笔、用刀的效果,来帮助人们学习印章知识。
这款应用的成熟度非常高,在一键生成印章部分,甚至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与选择的印章风格一键生成印章。
谈及设计的初衷,团队成表示,传承印章文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自己制作设计的印章。最难得的是,这个团队已经开始给《Seal Creat》开启了商业化,并且在和一些机构谈合作。
名为《文保在身边》的应用让新浪数码印象颇为深刻。这是一款有创意而且非常成熟的应用,由复旦大学打造。谈及设计初衷,几位一脸稚气的同学表示,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做出一款致力于全国文物文物保护单位的探访引导平台,以满足爱好者的需求,并希望更多人注意到身边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注意保护、维护这些历史遗迹。
这款App致力于做最好的全国文保探访引导平台,对于喜爱历史遗迹和旅游的用户来讲非常有用,它可以基于你所在的地理位置显示周围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每一个文保单位都提供详尽的资料介绍,个人也可以在应用中发表游记、知识,是一款结合内容、社交属性的App。这款App的成熟度非常高,甚至某些遗迹还支持ARkit。
对于已经损毁、消失的遗迹来讲,团队成员也表示后期会通过iOS上的ARkit来实现虚拟查看,通过与相关单位合作,建模复原已经消失的历史遗迹。
如今关于下厨做菜的App并不少见,疫情期间,更长的居家时间让很多人的厨艺突飞猛进,但在烹饪时,沾过食材的手再去手机上看菜谱的困窘场景也常常出现。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团队的《RecipAir》应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是一款主打语音交互的菜谱类App,在整个烹饪过程中,用户通过语音来调整菜谱进度,查找食材,相比原来的触控交互,在厨房场景下,对于正在烹饪的用户更加友好。
《RecipAir》应用的主创团队是三个年轻的男孩,现在大多数人年轻人都不会做饭,但这三个年轻人不仅是厨艺高手,而且平时对做菜的App有很有研究。
“让烹饪更加方便”是《RecipAir》的产品目标。传统的做菜App更像是一个WORD文档,图片和文字为主,《RecipAir》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语音的转化。现在,语音搜索技术正在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语音搜索。
前期为了保证菜谱内容的优质,大多数菜谱内容都是内部进行产出供应,但在产品更成熟后菜谱分享的权限也将下放到普通用户。今后用户所有上传的菜谱,都可以进行语音的交互。主创团队人员说道。
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很多与抵抗流行病传播相关的案例,以及诸多关注特殊群体、辅助医疗的App。
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团队带来了《药素》一款专注于中药材种植的应用。《药素》团队聚焦中药的种植和售卖,通过打通药农到种子贩售,再到农业专家的知识分享,以解决很多人在种植中药时缺乏专业领域知识而造成损失的问题。一个纯工科的团队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离我们生活较远的药材类应用呢?
团队成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今年的疫情发现,中药的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药的发展更加有前景。不过团队成员发现,很多人在种植中药时缺乏专业领域知识而造成损失,所以希望利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支持,来帮他们更好的种植中药,更好的盈利。
新浪数码在现场体验中发现,《药素》这款应用不仅有关于中药材的专业知识,还有来自专家的案例库以及问答互动的板块,整体的功能完整度很高,并更加贴近于生活。
华中大学开发的《口袋CT》是一款面向新冠患者的自助服务应用。用户可以将CT片放在家里常见的发光平面上,然后打开口袋CT拍照,随后就会得到自动检测的结果。口袋CT特别方便数据的网络分享,用户可以生成数据链接,通过微信分享给医生,医生可以用本地的口袋CT来查看链接。
创始团队成员的一位亲属曾经是新冠患者。谈及设计这款应用的初衷,这位成员告诉新浪数码,在疫情前期医疗资源紧缺,只能在家治疗隔离,CT片和诊断报告描述比较模糊,一些专业的医学术语跟本没法读懂,通过这个应用,可以做个辅助,让用户能看懂报告或CT片,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肺部的情况。口袋CT最的意义就是帮助用户把CT片有效的利用起来,更好的配合医生来治疗。
写在最后:
通过与移动应用创新大赛的选手沟通,发现他们的所有构思都基于社会、基于生活,力图通过技术本身来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很多App不仅有创意而且完成度非常高,甚至一些已经有了商业规划。
苹果和浙江大学提供的这个平台,可以让他们尽情的施展才华。新浪数码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苹果公司和浙江大学对于他们的扶植和赋能不会因为比赛的结束而终止。
据葛越介绍,通过前几届大赛,苹果公司培养了不少成功的创业家、工程师和老师们。在2018年最具创新奖作品“知交”论文会在国际计算机学会顶级会议上做了作品展示。2017年一等奖作品“StepBeats”已经创业,完成融资。
在过去的四年里48位特等和一等奖项获得者中,三位成为企业家,三位任大学教职,13位担任企业工程师 — 其中有一位工作于位于苹果公司总部,两位从事苹果中国的研发工作,其余还在继续学业。
“教育是苹果的DNA ”。苹果一直鼓励下一代培养对编程的热情。对于这家科技巨头来说,教育上的投入所带来的回报必将成为支撑iOS应用生态的根本。